| 
 自学导航 
1、收集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有条件的话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 
2、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特点 
昼开夜合,称“合昏”,“合欢”,也叫夜合树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快,但易自低处分枝,萌芽力欠佳. 
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够呛     虔诚     热敷      炙晒    惊惶    侍弄 
自我研讨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找出各段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 
  
②找出描写母亲的词句,并指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 
 ③深入把握,探讨关于母亲形象的两个细节问题 
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母亲两次提到我获奖的作文,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④思考母亲为何惊惶和担忧? 
  
⑤第六自然段中,为什么“我”不想回家? 
  
⑥感悟母亲的真谛,理解合欢树的涵义 
  
母亲去世后,“我”两次去小院,没有看到合欢树,为什么? 
⑦文中对母亲都运用了什么描写?举例说明 
  
5、请同学们为本文设计一个导入语 
  
6、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写母爱的诗句 
  
合作探究 
①既然怀念母亲,为什么不题为《母亲》而名为《合欢树》? 
既名为《合欢树》,为何前半篇只字不提? 
  
  
②为什么后半篇一再写到一个与“我”无关的孩子看到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