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2-07  | 
 
 
 五石之瓠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本文借助寓言所论述的深刻哲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比较中品味本课两篇文章不同的论辩风格。 
【课前预习】 
知人论世: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作品简介: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字音字形: 
魏王贻(  ) 我大瓠(   )之种(  )     瓠(   )落    呺(   )然    
掊(   )    不龟(   )手之药    洴澼絖(   )(   )(   )   鬻(   )     以说(   ) 吴王            越有难(   )        吴王使之将(   ) 
字词释义: 
魏王贻(  )我     我树之(  )          瓠落(   )    呺然(    )  
掊(   )          不龟(   )手之药     洴澼絖(     )   鬻(   )      
请与之(   )      以说(   ) 吴王      吴王使之将(     ) 
裂地而封之(   )  或以封(       )     虑以为大樽(     )  
浮乎江湖(     )  蓬之心(       ) 
一、导入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齐桓晋文之事》 
二、阅读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三、反馈 
抽查字音字形和字词释义,并疏通文意。 
四、讨论 
1、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并思考:本文借助寓言论述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2、小组之内分段落朗读本课两篇课文,列表比较二者在论辩风格上的不同。 
五、展示 
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六、点评 
《庄子》的论辩风格: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与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七、检测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樗chū,一种树。②狌shēng,黄鼠狼。③敖者,游玩的小动物。④辟,躲开避免。⑤机辟,机关。⑥罔罟wǎng gǔ,指渔猎的网具。⑦斄lí牛,一种大型动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6分) 
①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②其大若垂天之云 
③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④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⑤安所困苦哉                          ⑥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立之途,匠者不顾。    ②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3)选文说的是不被木匠看好的大树也有给人乘凉的用处,请就此谈谈你的感悟。(6分) 
 
八、应用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完成本周随笔。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樗chū,一种树。②狌shēng,黄鼠狼。③敖者,游玩的小动物。④辟,躲开避免。⑤机辟,机关。⑥罔罟wǎng gǔ,指渔猎的网具。⑦斄lí牛,一种大型动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6分) 
①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合乎            ②其大若垂天之云  好像 
③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担心        ④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栽种  
⑤安所困苦哉        怎么          ⑥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却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立之途,匠者不顾。 
樗立在道路旁,木匠都不看它。 
②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它能做大的事情,却不能捉老鼠。 
(3)选文说的是不被木匠看好的大树也有给人乘凉的用处,请就此谈谈你的感悟。(6分)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用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   
 
   
     
         
          | 标题: | 
          《五石之瓠》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