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8-25  |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