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13
  | 
 | 
作者:panhailu122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20  | 
 
 
 1《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 
                               艾青 
教者:丁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型:赏读课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我祖国》,说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    
二.目标出示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三.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艾青及本文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3.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4.指名朗读诗歌。 
  5.学生齐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 
    1. 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  |   |   
 
   
     
         
          | 标题: | 
          《我爱这土地》教案13 | 
         
         
          | 文件大小: | 
          2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panhailu122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