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雄放飘逸的诗风; 
    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诵读。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 
一、作者介绍。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      )秦塞(      )石栈(      )猿猱(      )扪参(      )黄鹄(    )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转石(      )峥嵘(    )                                                                  
崔嵬(      )咨嗟(      )万壑(      )趑趄(      )吮吸(      )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崔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一夫挡关 
D.磨牙吮血     抚赝长叹      鹤汀凫渚     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AD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D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8.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四、课堂讨论 
1.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2.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叹。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亦可提出自己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3.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4.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色彩。                                                                              
5.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反衬夸张、细节描写                                                                                  
6.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从地势的显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⑴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①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8.本诗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使语言节奏多变,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情之所至,脱口而出,不受束缚与限制,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炽烈奔放的情感。五、课后巩固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各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指送别的友人。也可能是虚拟的人物。                                         
2.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起到了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承上“畏途”,接下“其险也如此” 
3.第二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畏途巉岩,悲鸟古木,夜月空山,接天连峰,绝壁枯松,飞湍瀑流,砯崖转石,如雷壑鸣。                         
“ 但见 ”四句运用衬托,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运用夸张,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 
4.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5.结合选录的诗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六、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                                                                                       
《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⑵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七、课外欣赏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