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15  |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一、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   (一)、”青春期”的人格发展特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   这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4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春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时的注意力学会转移——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   如果孩子在前几个阶段顺利地建立起”信赖”、”自主”、”创新”、”勤奋”的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质,可以无约束地进入”青春期”。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   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   反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僻的人。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   在这个时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因为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否定,破坏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维护。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时期的孩子”逆反”。父母说的对或错,他都不听;因为此时孩子关注的不是对、错,而是父母是否要破坏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维护、忠诚于自己的这个”同一性”。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或扩散。   (二)、一些中性或负性的典型心理与行为:”青春期”学生有许多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这些心理与行为在其它年龄段是不显著甚至是没有的。如少女的”白日梦”、照镜子、无名烦恼、感到没意思、倦怠症状等等;少男的烦恼、沉默、想出家遁世等等。  |   |   
 
   
     
         
          | 标题: |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 
         
         
          | 文件大小: | 
          2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