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学案
  | 
 | 
作者:love%u5b50%u6db5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20  | 
 
 
 《石壕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学习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廷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第二年春,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的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他历经了“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学习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   
 
   
     
         
          | 标题: | 
          《石壕吏》学案 | 
         
         
          | 文件大小: | 
          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love%u5b50%u6db5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