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8-09  | 
 
 
 《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由此可见,叶老批评陶渊明,是儒道两种阅读方法之争,也是阅读理论中的作者理论与读者理论之争。 
 
四、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谈读书》中名言警句迭出,让学生积累下来,好处多多。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没有进行论证,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学生不难找出一条来试着论证一下。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