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结构思路。 
  2.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与作者对他的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3.揣摩重要语段和语句,辨析、品味它们的深层含义。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纷繁芜杂(wú)    驱逐(qū)    卓有成效(zuó)     空白(kōng)  B、诽谤(fěi)      嫉恨(jí)     诅咒(zǔ)         豁然开朗(huò)  C、悼念(diào)      肤浅(fū)    给予(gěi)        立即(jì)  D、估量(liàng)     勒令(lè)     衷心爱戴(zhōng)  诬蔑(miǎo) 
  2.给下列四词各填写一个同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A.喜悦  同义词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  B.顽强  同义词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_ 
  
 C.热烈  同义词_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  D.肤浅  同义词_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虽然    但是     以至     而且  B、即使    可是     甚至     并且  C、虽然    可是     甚至     并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4.下面各句中都用了“发现”一词,找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    )  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C.我们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D.马克思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B、今秋八月,丹桂飘香,美丽的北戴河海滨张开她热烈的臂膀,迎来了第十一期宇航夏令营的少年朋友。  
 
C、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在学校周遍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  D、她容貌娇好,学习一直很棒,但使她魂牵梦绕的始终是音乐,最终她还是报考了招考歌唱演员的考试。 
  6、下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称,这一技术的成功,使人的复制已成为可能。消息传出,如石破天惊,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B、连日来,科技界专家、各国政要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此项技术的伦理意义极其带给人类的影响,纷纷发表评论,完全向左的意见此起彼伏,相持不下。  C、现在,克隆羊“多利”的事情刚刚公布,就有人打电话要求复制自己,可见这项技术如果没有法律来约束,就可能有人不顾后果,不管早晚会有人为之铤而走险的。  D、杰里•豪没有想到这一结果会引起如此众说纷纭,最后,他只好无奈地表示“既然人们都反对我,我尊重人们的感情、态度与观点”。  7.读下面的一段话,揣摩加黑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找出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    )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A.“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交代得十分清楚。这表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  B.用“停止思想”更准确地表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人的思维停止了,也就说明他的生命终止了。  C.“还不到两分钟”是说马克思一个人呆的时间很短,可见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关心,也为马克思的去世深深遗憾。  D.用“睡着了”除了有类似于“停止思想”的讳饰手法之外,还突出了马克思的与世长辞时从容、安详的情景。 
  8、对“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东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地写出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祥的神态。  B、两个“睡着了”都是写马克思的死,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C、“睡着了”是“讳饰”的修辞方法,作者怀着哀悼心情委婉地讲述了马克思已经离开了人间。  D、两个“睡着了”写出了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了已经逝世。 
  9、注意下面八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句后的几项说法,指出其中说法全对的一组:(  )  (马克思)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①“其”指代马克思  ②“他”指代马克思   ③“本身”指代马克思   ④“其”指代“资本主义社会”   ⑤“本身”指代“现代无产阶级”  ⑥“参加”的宾语中心词是“事业”   ⑦“现代无产阶级”的修饰语是“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  ⑧“现代无产阶级”的修饰语是“赖有他才……解放条件”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⑤⑦⑧ 
  10、下列选项中破折号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人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11、“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和悼念”。这句话原稿是“他有千百万追随者”。试说说修改稿比原稿好在哪里?  ①                                       ②                                       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为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发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一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2、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的发现作类比,用意是什么?  答:                                                            。 
  13、从行文的脉络看,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简单事实”“请概括这个简单事实”的内容 。  答:                                                            。 
  14、“简单”,意在强调什么?  答:                                                            。 
  15、一个简单的事实,却“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这是为什么?  答:                                                            。 
  16、“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说说“相反”的作法指什么?  答:                                                            。                                                    17.这一段是一个长句,主语是______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即……事实”是_______________成分;冒号后面的部分是“事实”的__________成分,这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结构,它的第一层应划在_____________这个关联词的前边。 
  拓展性阅读训练:  《贝多芬 》  罗曼•罗兰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又红又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发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长期受难,成为伟大的原因。  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让我闪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既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既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来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18、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段“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谈一谈本文“生命从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中“幸福”的涵义。  答:                                                           。 
  19、罗曼•罗兰认为贝多芬具有怎样的品格?作者写本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                                                            。 
  20、比较本序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谈其结构特点及语言特点的不同之处。  答: 
第二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 
  1、揣摩语言总的方法是联系语境。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干涉语言表达。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外部语境是什么?语境决定的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 
  2、下面的加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悼(dào)念   空(kōng)白   肤(fú)浅  豁(huò)然开朗 
   B、嫉(jí)恨    意识(shí)   驱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 
   C、诽(fěi)谤   诅咒(zhòu)   立即(jí)   忠(zhōng)心爱戴 
   D、闭塞(sè)    估量(liàng)  勒(lè)令  纷繁芜(wǔ)杂 
  3、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指出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②“欧美”是“战斗着的”的定语,还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指出句子的主语和状语。 
  ②指出“为”的宾语。 
  ③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4、阅读全文,找出提示全文论述中心的语句是() 
   A、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该是很够了。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二部分:课文研读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指出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背离事实的一项是() 
   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B、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睡着了”的意思是“永远地睡着了”——死亡。 
   C、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强烈的转折,表达恩格斯由于没有料到马克思的逝世这样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剧变,产生的了极大的悲痛。 
   D、破折号在这里既有解释的作用,也表示语气上的短暂停顿。正是这一停顿,突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2、阅读课文第三节(课文略),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个单句,这句话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马克思这一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类比,目的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的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几项是() 
   A、都是解释这一规律的,属于宾语部分。  
   B、“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插入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补充说明。 
   C、冒号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短语,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作了科学的、精辟的阐述。 
   D、分号处可标第一层,连词“所以”是与下文“从而”相呼应的。 
  (4)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限6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8个字) 
  3、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问题。 
   (1)“这样”指代的是() 
     A、第五段所写的内容。 
     B、上文所写的内容。 
     C、第三、四、五段所论述的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 
     D、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两个发现”。 
   (2)第一、第二句话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 
     A、总括上文 B、领起下文 C、转折 D、承上启下 
   (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4、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分析“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中的“首先是”与()相呼应。 
   A、下文中的“正因为这样” B、下文中的“就是” 
   C、上文中的“远不是”   D、上文中的“就是这样” 
  (2)概述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①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②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三部分:你说我评 
1、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马克思一生不朽贡献的看法 
有人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过时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第二部分:课文研读 
  
1、(1)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2)C 
2、(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3)D E 
  (4)①物质决定精神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3、(1)A或C(只要解释合理都可以)(2)D (3)B 
4、(1)C (2)①最早的编辑报纸的工作 ②在欧洲各组织中的工作 ③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5、①生命要素:活着就要斗争。热烈:写斗争的高度热情。 顽强:写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写斗争的成绩卓著,斗争是马克思的毕生的使命。 
②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