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zxl377@126.com 
作文指导之有效命意 
  
一、教学目标 
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达到有效命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抓“三主要”,做“三追问”。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文有效命意,指如何准确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 
(二)  熟练两种技能 
1、  抓“三主要” 
主要对象: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 
主要关系: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意向: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 
如:(08年重庆卷) 《在自然中生活》 
     主要对象:自然   生活 
主要关系:在自然中生活 
主要意向:倾向于赞同或认可,即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自然,尊重自然,彰显自由个性或提倡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等。 
(1)       有明确指向的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 
①     操作原则: 
抽象命题具体还原, 
具体概念抽象提升; 
大话题小处着手, 
小话题大处引申。 
  如:(07年上海卷)  《必须跨过这道坎》 
     “坎”具体化:障碍,困难,矛盾;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坎”抽象化:诚信之坎,诱惑之坎,困境之坎。 
②     操作方向:即朝哪些方向去做具体化、抽象化,朝哪些方向小处入手或大处引申。 
          可从我们熟悉的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 
③     操作方法:围绕核心词素进行遣词造句。即以该词或标题中的核心词素为中心词,组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而这短语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   如:话题“手”:《妈妈的手》、《 握手》、《手的启示》等。 
(2)       无明确指向的作文——材料作文 
更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主要”,确保不偏离。 
如:(08年福建卷)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果汁(甜):果汁型人生,追求享受的,一帆风顺,乐观; 
咖啡(又苦又甜):咖啡型人生,内蕴丰富,醇香; 
矿泉水(淡淡):矿泉水型人生,平淡,淡泊,看似无味实则有意义。 
2、  做“三追问” 
我们在写任何文章时都要有意识对作文命题进行三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       如:话题“修身” 无明确指向的作文——材料作文 
更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主要”,确保不偏离 
是什么:谈修身的内涵,如炼人格,修骨气,养静心,育意志,修正气等; 
为什么:谈修身的价值,如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 
怎么样;谈修身的方法,如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进古迹等。 
(二)掌握四种方法 
   1、发散思维分析: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如:小说《墙上的斑点》 
   2、聚合思维分析:对材料或命题中的价值点进行筛选“聚焦”。 
   3、逆向思维分析:从相反的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的,潜在的,甚至是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如:识时务者非俊杰 
   4、辨证思维分析:即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解析。如:环保 
  
作业: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附:板书设计 
 作文指导之有效命意 
一、熟练两种技能 
1、 抓“三主要” 
主要对象: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 
主要关系: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意向: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 
(1)有明确指向的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 
①操作原则: 
抽象命题具体还原, 
具体概念抽象提升; 
大话题小处着手, 
小话题大处引申。 
②     操作方向:即朝哪些方向去做具体化、抽象化,朝哪些方向小处入手或大处引申。 
          可从我们熟悉的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 
③操作方法:围绕核心词素进行遣词造句。即以该词或标题中的核心词素为中心词,组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而这短语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   
(2)无明确指向的作文——材料作文 
更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主要”,确保不偏离 
2、  做“三追问” 
我们在写任何文章时都要有意识对作文命题进行三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二)掌握四种方法 
    1、发散思维分析: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2、聚合思维分析:对材料或命题中的价值点进行筛选“聚焦”。 
    3、逆向思维分析:从相反的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的,潜在的,甚至是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   
    4、辨证思维分析:即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