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天净沙·秋思 
上海市澄源中学    任晓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悟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 
2、通过与《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3、完成背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2、难点: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 
 1、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诗句接龙:回顾学过的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 
 1、欣赏歌曲。 
2、自由发言。  | 
 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学过的诗句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  
|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 
 1、作者马致远简介。 
2、播放课文视频。 
3、范读课文。   | 
 1、认真聆听,自由朗读课文。 
2、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文本。  |  
| 
 研读课文 
深入理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令内容: 
1、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2、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纵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4、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词句体现出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5、介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 
 阅读课文,思考品味,交流读后感受。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作者描绘的景色。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以及背井离乡的游子思乡悲秋之情。  | 
 引导学生抓住小令中的关键词,细细品味,领悟意境,感悟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  
| 
 比较阅读 
赏析领悟  | 
 1、出示表格。 
3、课堂小结。 
4、播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  | 
 1、全班齐背《天净沙·秋》。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各组选派组员交流发言。 
4、背诵课文。  | 
 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的能力。通过与《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  
| 
 作业布置  | 
 基础题:朗读背诵。 
提高题:把小令改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拓展题:阅读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体会诗的意境。  |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 
 分层作业的布置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    
  
训练与评价(见附页)  
附:学生学习工具纸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  ___。天净沙是__  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  ___,是______代著名___ ___作家、___ ___家。他与_____ __、______ _、____ 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比较《天净沙·秋》与《天净沙·秋思》的异同,填写下表 
| 
    | 
 《天净沙·秋》 白朴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 
 作者描写的景物  | 
   
   | 
    |  
| 
 画面呈现的色彩  | 
    | 
    |  
| 
 给画面配一名称  | 
    | 
    |  
| 
 作者表达的情感  | 
   
   | 
    |  
| 
 两首曲的相同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