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 
执教人:尹学泉 
教学设计:以“乐”字为切入点,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努力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之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难点: 
1、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                                  
2、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领略景美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几幅画面 
2、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4、引导学生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5、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作者的感情 
三、     感受人欢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四个场面 
2、分析四个场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欢乐之情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     归纳情怀 
1、纳得出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学生朗读,以醉翁之心体醉翁之情 
3、拓展思考, 
引导学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     解读“醉翁” 
    1、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醉翁”醉了吗? 
    (2)、“醉翁”老了吗? 
    2、引导学生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3、引导学生体悟欧阳修丰富的内心世界 
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有新的体会或感悟与同学交流 
    2、积累文言字词 
    3、如果让你担任摄影师,拍摄介绍醉翁亭的短片,你准备采取什么顺序、拍摄哪些景物、配上什么样的解说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