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学设计在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作而成,为了继续使用本网站,自己也应该提供点自己的资料。 本设计是第二课时时使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很好地体现了教学中重难点。 
 作者EMAIL:cuiyanhongzhao@163.com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背诵课文 
2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能力 
2理解古文的能力。 
3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对,这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化名人范仲淹的故事。他在少年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随继父到淄川(今淄博),就读于我县长白山澧泉寺,每日只以粟米熬粥为食,待冷凝后分成四块,早晚各一块中午一块,就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功成名就,做到了北宋时期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唱《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并要求学生先通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学生通读课文。抽查学生个人阅读情况。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正音。 
3、师:听读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有气势;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师:哪些地方让你有这种感觉?请找出来。(意在让学生边读边熟悉课文内容) 
生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师:这种非常整齐的句子以前在哪篇课文中学习过?叫什么句? 
生想,有的小声说,《陋室铭》吧,其他同学肯定。这种句式叫骈句。 
师:除此之外,有无其他句式? 
生:有,如“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等。 
生:这叫散句。 
师:本文句法上特点就是……? 
生:骈散结合。 
总结:明确了这一句法上特点后,同学们要注意用有铿锵的语气来读出文章宏大的气势来。(以反复朗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学生的朗读能力,为背诵课文奠基。)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5、质疑难句,师生解疑。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景物的感情,能一样吗?(能没有不同吗也可)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斯是这,去是离开,谗是谗言或说坏话。释文是,登上岳阳楼,就会有被贬京城,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讥刺,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③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怡是愉快。偕,是一起。心情开阔,精神愉快,各种恩宠和耻辱都统统忘却了。 
(以学生自主翻译为主,疑难问题可结合资料或借助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来理解课文内容) 
6、学生再熟练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着手背诵全文。 
7、再浏览课文,看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边说边板书,加黑的字用彩色笔写) 
(一)主要叙述滕子京被贬后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作记的缘由。 
(二)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全景并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洞庭湖大观。 
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板书: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三)议论探究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师:“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何以有这样的胸怀?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翻译这两句话,并举例谈一下你的理解。 
生讨论交流。 
师:你认为“古仁人”的这种胸襟值不值得称赞?说出理由。 
生思考,谈个人看法。(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来说。) 
师:两千年前的孟子有句话叫:“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和本文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异同? 
生谈。教师小结:后者是前者“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这种民本思想的发展。从而可见,范仲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师:在世风日下,人心浮躁的今天,我们学它的意义何在? 
生谈个人看法。 
师:纵观古今,你还能举出哪些象范仲淹一样胸怀天下之人? 
生议论,回答。(古:屈原,荆轲,岳飞,文天祥;今:鲁迅,朱自清,毛泽东,邓小平等) 
师:作者写这种抱负的目的是什么?生讨论回答。 
回读课文最后一段。再理解本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怀。 
三、小结:作者运用了哪些的写法? 
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②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你还学到了哪些东西? 
③积累重点字词句和部分虚词。 
④探究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四、作业: 
同学们通过网络找寻写岳阳楼的诗、词、文,探究这些文章为何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名气?写成小报告交流。 
附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叙述          一、作记缘由(叙述政绩) 
描写          二、写景 
                   洞庭湖大观。   
抒情               抒迁客骚人情――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物喜   与下文形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以己悲     成对比 
议论          三、议论探求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哉?        ――阔达胸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远大抱负 
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