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匆匆》教案2
  | 
 | 
作者:zhujing0308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05  | 
 
 
 作者:zhujing0308 
作者EMAIL:zhujing0308@sina.com 
 
匆匆 
         朱自清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朱静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的匆促与时间的不可逆转性,知道珍惜时间的道理。 
2、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教师选择性介绍) 
    朱自清,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土、爱国知识分子。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解题: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会“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二、学生课文,初步感知 
三、课文分析 
(一)第一段 
1、作者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大千世界里的万物,有四季轮回,新老交替,有去有来。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重复,谁都没有办法将时间留住,谁都没有办法将流逝的时间再挽回来。 
    排比 
(二)第二段 
3、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4、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写出面对时间流逝所感受到的紧张和失落。 
 (三)第三段 
5、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  
如:a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排比、拟人   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日子匆匆。 
b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 
小结: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像个小精灵,将时间流逝的特性揭示得栩栩如生。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 
 (四)第四段 
6、理解“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作者为自己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作者在时间重压下的感伤与苦闷。人生苦短,事业难成,青春易老。 
(五)第五段 
以一个问句结束全文,既与开头形成照应,又将读者引向更深远的思考。 
 
四、谈谈你的读后感。 
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上惜时如金的典范,思考各时代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思考身患绝症而忘我奋斗的强人。与课文作者的感触融合起来,领悟到自己的责任感——不光是眼前的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将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    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本文也初步显示了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课外阅读建议: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