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2-04  | 
 
 
 铃铛  
 
一.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 教法分析  
 
《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礼物》,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如果全由老师讲课,学生就会先有了一个定式思维,认为老师的都是对的,就不敢质疑不敢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但让学生先预习,再讲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心得或预习时的疑问,其他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发表与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辩论,学生对所学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四.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五.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六. 解决办法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九. 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 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A. 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B. 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C.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 导(即教师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三) 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出示幻灯片:  
 
问:1. 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 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识迁移)  
 
1. 从文章出发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谈谈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手法。)  
 
 
 
2. 迁移到课外。  
 
出示幻灯片:  
 
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又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去叫他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出示幻灯片: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作者邮箱: yanyi03@163.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